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到加油站拜祖先》

報章終於刊載了「一個蛋」還是「一粒蛋」的新聞了。

我有空的時候,總會在Bedok Simpang喝茶看書報,那裡有一家賣中國餐的「哈喇」餐館,顧客幾乎都是馬來人。我和餐館老闆混得很熟,他每次看到我來,總是「老師前老師後」的,然後再「老師請坐」地叫個不停。反正餐館都是馬來食客,誰也認不得我,「老師」就「老師」吧,他開心就好。

這個老闆是受華文教育的,他每次看我讀那麼多份報紙,偶爾也讀幾本小說,感歎今天這個環境能在大庭廣眾看中文書報的,一定是「老師」,所以就叫我「老師」。

一提到跟華文教育、讀華文書報有關的話題,我一點兒興緻也沒有。我就愛做我愛作的事,在印度人、馬來人或甚麼「色人」群中,我看我的中文書報,看我i-pod裡頭的大戲,用中文發我的簡訊,誰管?

在Bedok Simpang,我點菜喝茶,跟這兒的馬來侍應生和一些頭手也混得很熟,他們知道我的習慣,看書報時不會來干擾我,所以在這裡邊喝飲料邊看書報,算是一個最優遊自在的消遣。

有一次我想點一客椰漿飯,剛好老闆來招呼我,我說我想吃兩個荷包蛋,把江魚仔換成雞蛋行不行?

老闆逮着了機會,說:「你是‘老師’,為甚麼說‘兩個’荷包蛋?不是‘兩粒’嗎?」

我告訴他,雞蛋的量詞是「個」,不是「粒」,「粒」是很小的量詞,「一粒沙」才用「粒」,簡單的說,拿得動的圓形物體,特別是水果,球類,包括罵人「笨蛋」的那個不管甚麼「蛋」,都只能用「個」,一個氣球,一個足球,一個荷包蛋等等,用「粒」是錯的。

他滿臉狐疑,問我「Are you sure? 為甚麼老師沒告訴我?那我不是錯了幾十年?」

「錯了幾十年有甚麼要緊?知道錯了就改過來囉!」我對他說:「如果不知道一些物件的量詞是甚麼,不要急,先用‘一個’就可以了,說‘一個車’,‘一個桌子’也行,就千萬不要說‘一粒車’、‘一粒臉’就好!」說完,我繼續看我的報紙。

《晚報》上有些教授接受記者詢問的時候說這是東南亞華人的特色。我冷笑了一下,心想,用錯就是用錯,還甚麼特色?

如今的社會就是這樣,雖然說「約定俗成」的發展規律是任何社會的一個必然法則,但能糾正而不糾正,看我們的知識份子多失責?

不過報章也盡了他們的天職,特別引述專家學者的說話,指出了本地人用量詞上的一些特別錯誤,如對「間」的謬用,道出了「間」是形容建築空間最小的量詞,如「一間臥房」。

一「家」餐館,一「家」商店,不能說「一間餐館」,「一間商店」;「一所」學校,不是「一間」學校;「一座」別墅,而不是「一間」別墅。

看,這樣的華文是不是有水準多了?

只是讓我不解的是,為甚麼在加油站加油,本地人會說成福建話的「打油」?而更荒謬的是,電台、電視台和報章上的廣告都用「添油」!

上加油站「添油」?


拜祖先嗎?

1 則留言:

linsoo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一期演講:建國70年,前30年是三十而立,後40年是四十不惑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一期演講:建國70年,前30年是三十而立,後40年是四十不惑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來到《這就是中國》節目現場,我們將會在這裡一起來討論熱議的話題,一起來讀懂中國!理解中國!定位中國!站在我身邊的就是我們的主講嘉賓,他是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的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