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李清照罵蘇軾》

或許作名人的老婆都不長命,在古早文壇上就有好幾個詩人老婆都早死的,我們熟悉的就有蘇東坡、王維、李商隱,還有南宋的陸游、中唐的元稹等都是在很年輕的時候老婆就沒在身邊的。元稹給人的印象最不好,據說他就是《西廂記》裡頭那個張生的原型,《西廂記》的故事就是他先“創作”的,原來叫《鶯鶯傳》,故事裡頭的張生後來離開了崔鶯鶯,而且逢人就說崔鶯鶯是個“尤物”,在古早的中國社會裡,“尤物”是很難聽的形容詞,我覺得跟台灣人稱自己的女人為“馬子”一樣,仔細去想想“馬子”的真正意思,我估計很多女人都很不舒服。

這些文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在死了老婆之後,都會寫詩賦詞來哀悼自己的女人。這其中,我覺得蘇東坡的那首悼亡詞,寫得最感人,相對於南宋的愛國詩人陸游的悼亡詩,我喜歡蘇軾的多很多。

我比較喜歡宋詞,感情上抒發得更為舒暢,大概是詞的格式比較寬鬆,幾百個詞牌中,找幾個句式、音樂跟自己想抒發的最接近的填寫就行了。格律詩要求太嚴格,七律或絕句字數卡得太嚴,一個情感必須套在固定的字數中,不容易,就算是套得漂亮,也未必能“淋漓盡致”,這是我感覺的。

看蘇東坡的這首悼亡妻《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再看他另一首寫自己被朝廷貶謫到黃州之後,有一天和友人在樹林散心,狂風暴雨突然來襲,他從容地漫步在雨中,心裡卻怨氣難消。這種情緒套在《定風波》這個詞牌中,有雙字的,感覺上是很重的情緒,無形中就很容易讓人感覺到他原來的情緒宣泄的方式了: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東坡的詞寫得既易懂又有意境,而且把詞的內容擴大了許多。當年的文壇有規定詞是不能這麼寫的,而只能局限在歌樓的唱和以及宴客時消閒的歡歌婉曲。蘇東坡應該是首個將悼亡和遊記等題材寫在詞中,在當時給很多人詬病。後來的李清照也很不給他面子,說他根本不會寫詞,說蘇軾的詞了不起就是長短不一的詩歌罷了。
當然,從李清照開口嘲諷蘇東坡,份量自然不同,據說李清照的詞和音樂搭得很好,現在已經沒有這些詞牌的樂譜,搭得好不好說實在也很難考究。但李清照的詞堅持寫得或委婉淒美、或調皮可愛,都逃不出詞既定的規範。而且她的詞真的很感人和動人,不管是少女時期的活潑,或是她老年時的落寞,相對於蘇東坡的詞,如果真要比較誰的好,我覺得李清照的詞更符合詞作的要求。

我喜歡李清照的《醉花陰》,她老公趙明誠當時不在自己身邊,在外地當官,李清照於是寫了一首“情歌”向他訴衷情。趙明誠看了之後很感動,但是卻也很 “嫉妒”自己老婆的文筆比自己好,於是花了三天三夜,寫了50幾首,然後把李清照的情歌混在其中,讓自己的好友來評判。結果50幾首中,名列榜首的是下面這三句:“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趙明誠刷紅著臉,無話可說。這三句誰都知道是李清照的曠世佳作。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看《百家講壇》

說個題外話,那天考試前,有一個同學突然問起:李清照是男的還是女的?害得我突然頭疼了起來,趕緊吃頭痛藥。哪裡知道坐定了之後,我隔壁的另一個考生問我,誰是李商隱?這時我真的很氣不過,都在考場上了,連李商隱是誰還搞不清楚,當時是考文學史耶!於是隨口丟了一句,說李商隱是李顯龍的祖公。

結果當天考卷的論述題居然是“試配合作品,評述李商隱詩歌的藝術特色。”

半個小時後,這個考生收拾好寫具,頭也不回地離場了。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当年念初中一时,陈朋来老师就已经介绍二李给我们啦!

少年子弟江湖老 提到...

陳朋來?hmmmm......不知道是誰哎!你很幸運,初中一就知道,我初中三才認識他們。中三那年讀過《聲聲慢》和《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似懂非懂的。不過很喜歡他們就是了。還有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也是那年讀過的。
想想那時候讀書為甚麼沒有甚麼中文難學的問題?我的英文也不見得學不好,至少是不錯的第二語文。關鍵在心態和家長的態度。今天的學校搞那麼學術的研究,越說學生的學習態度越有問題。

匿名 提到...

陈老师是我当年念华中初中一的华文老师,初中三时,伍世波老师也非常喜欢和我们谈诗说词。

其实,学任何事物皆不难,只看学习者的心态正确不正确!只要有心学,就觉得非常容易啦!

我们那时是三语政策,初了中英文外,还学马来文,没啥大不了。

少年子弟江湖老 提到...

你是前輩了,失敬失敬。我記得我唸小學的時候也學馬來文,好像只唸了兩三年,後來就不必唸了,你現在說起來也讓我想起,為甚麼突然不必繼續?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一期演講:建國70年,前30年是三十而立,後40年是四十不惑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一期演講:建國70年,前30年是三十而立,後40年是四十不惑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來到《這就是中國》節目現場,我們將會在這裡一起來討論熱議的話題,一起來讀懂中國!理解中國!定位中國!站在我身邊的就是我們的主講嘉賓,他是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的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