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從《雷雨》粵語版到京劇版的《原野》

以前看曹禺的《雷雨》,覺得它老套又煽情。

今天看《雷雨》,似曾相識又新奇。

我一直相信,歷史是不斷地迴旋和重復著的。“莫道當年人笑癡,如今水影似舊人”。當年說老套的,今天彷彿方聽鄰家說起。

曹禺創作的《雷雨》,既有亂倫,又有通姦,晚報新聞不也還在報導這樣的案件?背景雖迥異,人性卻共恥。

很佩服50、60年代的香港粵語殘片的演員和編劇,演繹起粵版的《雷雨》,別有一番韻味。只是,黃曼梨飾演蘩漪這個角色,怎麼看還是無法接受。黃曼梨是優秀的甘草演員,懂事的時候,她就幾乎只扮演凶神惡煞的家婆,如果是看原著聯想起現實中的演員,倒覺得蘩漪更適合由劉曉慶來飾演。

看這段舊片的另一個驚喜是飾演周沖的演員居然是年輕時候的李小龍,他在這部戲的扮相,說實在的,有點醜!

我最喜歡的演員莫過於白燕了,她飾演侍萍這個角色。白燕最聰明,在她如日中天的時候急流勇退,再也沒有人看過她息影後的樣子,到今天,她的漂亮、端莊的容貌,始終在觀眾的腦海中盤旋,永遠的年輕美麗。
除了舞台劇和粵語殘片的《雷雨》,電視劇版本的是趙文宣飾演周萍(張瑛飾演的那個角色),youtube上找不到這部戲,但從蔡琴主唱的主題曲的感覺,應該有看頭。

曹禺的另一部名著《原野》最近在台北被搬上舞台,不過不是話劇,而是京劇,也算是驚喜。乍看之下,還以為是那不倫不類的革命樣板戲。地方戲除了唱作,服裝和既定的飾物更是其重要特徵:水袖、鬍子和頭飾等造型和配搭,是構成地方戲曲的重要部份,更是地方戲的藝術精髓所在。現代戲沒了這些戲服和飾物,雖然也可以看,但殘缺了。

回頭看看這一組名家演唱的傳統京劇,再比較革命樣板戲和上面的《原野》京劇版,傳統的京劇是不是更撩人情懷?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字不斜简体更好,个人意见,别生气。

少年子弟江湖老 提到...

趕時間我才寫簡體字,繁體字裡藏乾坤,看多了對中華文化很有體悟。
斜眼看人生,才不會被正視。哈哈哈...哈哈哈...好吧,正視就不斜吧!你有意見我幹嘛生氣呢?人各有看法嘛不是嗎?

AK 提到...

有同感,斜体字虽漂亮,在电脑上阅读对我们这些又近视又带老花的中年人士很吃力,我只能匆匆扫一遍。

AK 提到...

同意,王曼莉似乎己被定形,她尖锐的语调在这场戏里跟恶家婆没什么分别,少一分风韵犹存中年妇女的妩媚,她看起来像张英的妈,而不是情人。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一期演講:建國70年,前30年是三十而立,後40年是四十不惑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一期演講:建國70年,前30年是三十而立,後40年是四十不惑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來到《這就是中國》節目現場,我們將會在這裡一起來討論熱議的話題,一起來讀懂中國!理解中國!定位中國!站在我身邊的就是我們的主講嘉賓,他是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的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