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

《沙家浜》和樣板戲

如果不是今晚到維多利亞劇院捧羅褔騰博士的場,我想也不會以《沙家浜》和樣板戲來寫這段部落格。

羅博士粉墨登場,在“天韻京劇精粹欣賞2009”裡頭表演了文革時期大陸八大“樣板戲”之一的革命京劇《沙家浜》的選段《
智鬥》。

好久沒有接觸本地的京劇演出, 才知道有一個“天韻京劇社”的,還10年了。真不簡單。小時候只知道有“平社”,本地唯一的京劇社,好像很到位,只是永遠聽不懂他們唱甚麼,所以不好聽!

羅博士唱作不錯,和另外兩位演員的表演配合得很有默契,但是唯一遺憾的是演出沒“全武行”上場,西裝筆挺“搞革命”好像怪怪的,嗯......沒印象毛澤東有穿過西裝的,所以儘管歌好聽,演員唱得好,旋律也優美,但缺少了視覺上的感動!《沙家浜》選段《智鬥》有劇情,歌詞有針對性,張力很強,三個劇中人物關係複雜,不穿戲服上台,不了解劇情的觀眾,完全狀況外。

幾年前,我將這文革其間的“八大樣板戲”的光碟統統買下來珍藏,一口氣看完了所有的戲,害得我每天晚上都在夢裡激情不已地喊革命!

靚女燕也去看今晚的演出,她說她最恨這些文革的產物了。我剛好和她持相反的觀點,我說這些樣板戲很有創意,藝術性極高,是另類的京劇樣式,從表演形式上而言,樣板戲絕對是藝術再現,是另類“標竿”,即便在內容上全然是極其偏激的意識形態,那畢竟是歷史的進程和局限,我們在談藝術和文學的時候不也常持這樣的觀點嗎?

從文革的樣板戲讓我想起了南朝的宮體詩(神奇吧!樣板戲VS宮體詩)。宮體詩不也是靡綺兼備,情色俗媚,幾乎被後人評得它體無完膚。但是它不也開啓了對人體曲線美的極致描繪,詩體的工整和創新也為後來的詩壇開天闢地?抨擊它的,是對它的“意識形態”的不滿,和它形式上的華麗和精緻,是兩碼事。

不信嗎?我找了一個搞笑版的remix《紅色娘子軍》舞台歌舞劇,證明給你看看把內容改掉,形式保留,感覺馬上天南地北。這是一個不知道那個缺德鬼把它配上disco音樂的“Disco
娘子軍”,觀賞的時候,輕鬆一下,拋掉原來劇中的革命情懷,將演員都當成現代的舞蹈演員,耐心看完它,隨著感覺走,看看會不會對樣板戲從此改觀?

好玩吧?所以,撇開對文革的恐懼,《紅色娘子軍》的“表演形式”是不是還可圈可點?有幾個舞蹈造型和隊形還被後來的現代舞抄襲呢,現在的歌舞表演有些也不過如此。可這是上個世紀60年代的編舞啊!

我看了舞台上羅博士的《沙家浜》,找來了電影版的。文革過去了30幾年,今天回頭再看它的電影,已純然是歷史劇了。只是,如果有機會再重拍,這段《沙家浜 智鬥》中三個演員在互相猜忌對方的來頭的獨唱部份(其實都是心裡台詞而不是口述台詞),不妨來段電影特技:其中一個演員在猜忌對方時,其他兩個都“定格”,燈光背景全暗,加插重疊他們的“真面目”以蒙太奇鏡頭處理,相信震撼力肯定更大!

看樣板戲,想起江青,一個恐怖的女人。在瀏覽《沙家浜》的時候,找到了兩段由台灣東森電視台製作的電視記錄片,拍攝已久遠,現在看起來,還是一樣精彩,有興致的話點擊玩玩吧:

喔,影片不能embed,我把它的網址貼下來,有空去看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Wp9KvrmmH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JMvXYaErms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那个恶搞版的“娘子军”实在有趣,亏你找得到。

好的艺术被时代的黑影套上了黑色的外衣,真正艺术的光辉是禁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它的赤身裸体之日,就是光芒闪耀之时!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一期演講:建國70年,前30年是三十而立,後40年是四十不惑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一期演講:建國70年,前30年是三十而立,後40年是四十不惑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來到《這就是中國》節目現場,我們將會在這裡一起來討論熱議的話題,一起來讀懂中國!理解中國!定位中國!站在我身邊的就是我們的主講嘉賓,他是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的院長...